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上海到广州的机票翻了一番。”“五一”出游归来的大学生小丁告诉出行一客。
小丁四月中旬才开始筹备“五一”出游计划,彼时可选的机票、酒店数量已颇为有限。为节省开支、避开人流,小丁选择错峰出行。“28号我刚好没课,所以选择当天上午出发,1号晚上再回。算下来也能玩四天,机票钱还省了大几百。”
(资料图片)
▲ 受访者供图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4月29日至5月3日,民航预计累计保障航班80089班,日均16017班,与2019年“五一”假期持平。
2023年五一假期收官,“史上最火五一”名号已加冕在即。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出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均超疫情前水平2.74亿的出游人次,相当于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总和。如此庞大且集中的出行,使得各式交通工具的承载量在这个“五一”创下新高。铁路、公路、空运、航运……在路上你能见到的,凡是能运人的工具,几乎都被游客们塞得满满当当。
据国铁集团数据,“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966.1万人次,单日旅客发送人数创历史新高。此前,全国铁路旅客量在2019年、2021年“五一”假期曾两度刷新纪录。
公安部数据显示,5月2日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创历史新高。交通运输部此前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将达5330万至5430万辆。这一预计值已高于2019年同期。
民航方面,国内航班量已超疫情前水平,国际航班量恢复不到一半。据飞常准数据,截至5月3日下午17时,今年“五一”假期国内客运航班日均执行量约13412班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1成。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日均执行量约1038班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近4成。
“来广州后坐地铁,除了在机场北这个始发站坐到过位置,其他时候想都不敢想。”小丁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抱怨道。“能挤上车就不赖了,有时候还得在地铁口排上半天队。”人流高峰时,广州部分地铁口在入口处就设置了围栏,通过人工限流的方式防止站台过载。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旅游全面爆发。具体来看,4月29至5月1日,大交通、酒店、景区的单日预订量均超过了春运期间的单日预订量峰值。
对此,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过去的市场经验来看,春运往往是一年中交通客流量最高的时段,但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客集中出游,整体出行市场客流量超过了春运高峰日。
▲ 受访者供图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门票订单量峰值较今年春节增长78%,长线出行的住宿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超40%。其中,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庆、西安、长沙、武汉、杭州、广州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中国香港、泰国、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成为五一假期最火的境外目的地。
传统的热门出游目的地外,三、四线城市成为点燃今年“五一”出游热的又一个火苗。据同程旅行数据,“五一”假期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150%;酒店预订热度增长最快的是山东淄博,上涨超23倍。
生活服务业消费高涨,特色产品带火一座城常言道“穷家富路”,旅游往往和消费相伴而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假期,生活服务业消费热度持续高涨。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五一”假期首日和第3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1.4%、15.6%。
▲ 受访者供图
美团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全国生活服务业线上日均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133%,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地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前五。其中,全国餐饮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92%,景点门票订票量实现翻倍增长。
小姜今年研一,老家在山东德州的他选择在“五一”假期回家,顺便去淄博“赶烤”。“我是自驾去的,车票早就卖完了。没坐上烧烤专列有点遗憾,但路上竖了很多引导牌,实在是太贴心了。”他对出行一客表示。
“如今餐饮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升很快,假期前大部分餐企就开始备战舌尖上的‘黄金周’。五一餐饮业火爆是国内消费市场强劲复苏的一个缩影,对整个行业发展的信心提振和高质量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表示。
吃喝之外,玩乐更是被旅游业赋予了更多含义。
今年“五一”,比起按部就班的“旅游”,能激发个人兴趣或灵感的“旅游+X”似乎更合年轻群体的胃口。
“成都之行和朋友计划了很久,这次赶上有音乐节,我们早早就抢了票。”在武汉工作的小胡告诉出行一客。除了参加音乐节,他和朋友在成都“还聚了N次餐、‘刷了1个本’(沉浸式剧本体验)”。
▲ 受访者供图
飞猪数据显示,包含演出、玩乐、电竞、餐饮等体验元素在内的“酒店+X”套餐类商品备受青睐,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2倍;包含汉服、旅拍、展览等体验元素在内的“景区/乐园+X”商品受到热捧,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0倍。以无锡拈花湾景区为例,包含了禅意体验、禅食等元素在内的套餐成为景区门票以外最受欢迎的旅游商品。
▲ 受访者供图
出游成本显著上升,消费者更加精打细算“五一”假期释放的需求在短时间内打破了供需平衡,出行成本水涨船高。
“假期后回学校一对账,预算超了快一倍。”梦梦今年大三,大学三年几乎都在疫情中度过。“我就在家乡念的大学,20年入学时已经有疫情,这三年都没怎么出去过。”她告诉出行一客。“没怎么旅游过,所以对花费没什么概念。我去的是上海静安寺,景区附近随便找家店,人均就要二三百。”
但对更多游客来说,价格的上涨也挡不住他们出行的热情。
去哪儿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期间,纵使机票价格较疫情前增长三成以上,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仍超过疫情前五成;火车票同时购票人数达到历史新高,热门线路车票售罄速度超过春运;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超疫情前1.9倍,连住天数增长20%。
从旅客结构来看,“打工人”群体是出游的主力;老年旅客比例较平季下降,已不足5%;儿童和中小学生旅客比例升高,超过10%。3-4月活跃的大学生“特种兵”们则在“五一”休养生息,静待错峰出行。另据携程数据,女性和“00后”在酒店预订上购买力强劲。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估算了一笔账,吃一顿山东淄博烧烤人均消费5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750元;一张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门票仅需5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1450元;一碗广西柳州螺蛳粉人均20元 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975元……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旅游标签,凭借百元消费撬动了十余倍的消费力。
▲ 受访者供图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认为,此次五一假期全国旅游需求井喷,“人从众”现象处处可见,显示出我国旅游市场拥有极强的发展韧性和蓬勃的活力。
尽管出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等数据均超疫情前水平,但人均旅游消费反而有所下降。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人均消费540.35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10.46%。可见,如今消费者正变得更加精打细算,这也给旅游产品的供给侧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望‘五一’后,要保持旅游消费长期向好的势头,各地必须继续加大业态创新供给,实施更为精准的品牌营销和个性的旅游品牌塑造,持续升级服务水准,如此才能使旅游释放更多活力,更好实现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吴若山对出行一客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