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其实仔细想想,慈禧很可怜,十六岁丧父,二十七岁守寡丧夫。四十六岁丧子。慈禧对自己这唯一的儿子是寄予厚望,因为康熙也是六岁登基。慈禧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康熙第二的,因此在同治登基以后。慈禧就给同治配备了最雄厚的师资力量,可惜的是,同治显然不是一个有为的君主,康熙十四岁已经亲政,而同治十四岁读《论语》居然还无法断句,慈禧调出康熙十四岁的朱批,再看看自己儿子的朱批。想必心凉了一半。但随着同治年龄的增长就必须大婚了,而一旦大婚就预示着慈禧必须卷帘归政了。
同治十一年九月(公元1872年10月),满清入关第八位皇帝,17岁的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举行了大婚典礼。皇后的满清唯一的满人状元(满不点元)之女阿鲁特氏,但短短两年之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公元1875年1月),爱新觉罗·载淳驾崩,时年仅19岁。没有子嗣留下,慈禧直系子嗣绝后,这对慈禧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惩罚”。同治载淳的庙号是穆宗。这个庙号很差。意思是穆宗的意思是在位时间短而且作为少。
同治皇帝载淳在位十九年,亲政两载。这里值得一提是同治和慈禧关系很差,但同治和慈安关系很好。他们更像母子。至于说到,同治是否留下传位遗诏,正史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有,也是废纸一张,慈禧当时已经牢牢把控一切,同治根本做不得主。根据《清史稿》记载,在同治去世次日,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召见内廷行走、御前军机、内务府王公大臣、弘德殿行走、南书房行走等,入内议事,商讨确定新君。两宫太后问群臣,群臣自然不敢答言。而慈禧则是一锤定音。
由文宗皇帝(亲孙子),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入宫继嗣吧!奕譞次子载湉,为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所生(慈禧亲妹妹)所生,时年4岁。慈禧皇太后言毕,醇亲王奕譞也是痛哭流涕,昏绝在地上。但这是时候,惇勤亲王奕誴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不给当今皇上(指同治帝)立后嗣了吗?”惇勤亲王奕誴的话,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没有回答。
至于说后世传言。同治临终之际命军机大臣李鸿藻立遗诏,立贝勒载澍承嗣皇位。其中有几句很关键的话含有抵制太后(阿鲁特氏)垂帘的意思。记录完毕由皇后保存,但李鸿藻是个胆小怕事。回头就把遗诏是时期告诉了慈禧。慈禧大怒。停止对同治用药。当天同治就驾崩了,遗诏就此作废。还有一个说法是,同治遗诏中要立载治(道光长孙)之子溥伦为嗣帝。总之,同治无论有没有遗诏都没有用,只要慈禧在,就是废纸一张。
实际上,按照宗法来数,同治驾崩以后,应该立“溥”字辈,而当时“溥”字辈又太小,更不可能立为储君,而只能立平辈“载”字辈。而“载”字辈成人的已经不少,两宫自然不愿意(包括慈安)立一个长君。而立幼君在当时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就这一点来看,慈禧做的没有错。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