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经济工作者,习惯了以经济学的角度观察现实,习惯于用经济学常识来解读现象,本系列文章试图全面用经济学来解读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市井生活。
第一篇是关于交通出行,有很多现象,我们已经见多不怪,常见不疑,但背后却有着有趣的经济观点。
(相关资料图)
我们的交通出行是如此的频繁,一走出家门,最先使用的工具大概率是汽车,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拥堵,尤其是早晚高峰期,塞车已经是常态。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各种交通现象,本质上就是成本的控制和成本的分摊。主要涉及五个成本概念——
社会成本。交通的社会总成本是指围绕交通出行,全社会各生产部门汇总起来的总成本,主要指交通基础设施成本和交通的附加成本两大块。交通基础设施成本包含:建设的固定成本,包括道路(轨道)、支持和监管设备、标志标线;建设的可变成本,包括车辆的投放、站点和服务人员的投放;管理成本;养护维护成本。附加成本包含:环境成本,包括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等;拥挤成本,包括交警交管人员和工具装备,普法支出;事故成本,包括事前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宣教成本,事中的时间成本和拥堵成本,事后的治疗维修等善后成本;城市形象成本和城市发展成本。交通的混乱和耗时,既直接下拉城市形象,也对冲了其他竞争力的投入功效。
私人成本。即单个使用者为了使用或养护交通资源而产生的费用或直接支付的价格。在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时,私人所要承担的成本和成本口径并不相同。以私家车用户来说,包括并不只限于:购车支出,购买车位或汽车费用,用车支出包含保险、保养、加油加电加气、有关税费,时间成本,风险成本。这个私人成本,也包括道路养护和设备维护等生产单位,在经济学角度来看,它们也属于私人范畴。
沉没成本。即过去已经发生了的,既与当前选择无关,又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决策改变的成本。比如,我们入手了一辆汽车,车子完成登记,就是属于我们的沉没成本,与现在或者将来是否使用车子无关。
机会成本。是指对未来进行选择时,选择一项并要放弃其他选项时的最大价值。比如,我们选择了开私车出行,就意味着放弃了使用公共交通出行,你所放弃的公交出行的收益就是你私车出行所承担的机会成本,反之亦是。
边际成本。即增加一单位的产量而随之产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称为边际成本。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划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微观经济学认为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高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为什么当前在交通出行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明显成本更高的私家车出行,而不是按照经济学“理性人假设”选择成本很低的公交出行,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我们认为私家车出行的潜在收益(利润)高于支出。如果私家车出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的边际成本升至无法承受,那么,我们必然选择公交出行。
再回头来看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不足,无非是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博弈。当路面上的公交车辆不足,有经济实力的人群就会选择购买私家车;而私家车的冲击下,公共部门必须面对公共交通车辆的上客率下降和利润下降,一旦公共部门决定不承担相应的临时性亏损时,公共交通能力就会下行,减少车辆投放和延缓车辆更新,从而又让更多的人从公交出行转为私车出行,路面出现拥堵甚至于拥堵不堪。决策机构如果对此没有前瞻性决策,把交通基础设施的可变成本转向固定成本,即一味地增加路面宽度、停车场和支持设备、监管设备,那么就会更加刺激私车数量的增长,对公共交通的冲击会更多。最终出现不断拓宽马路不断增加停车位,但路面总是越来越堵车子总是越来越难停的怪现象,投入越来越大,总成本越来越高,但交通出行效率越来越烂。而作为成功解决该类问题的样板,可以看一下香港和新加坡的解决方案,都采用了大量投入公共交通车辆,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交通出行的难题。
一旦买入了私家车,车子和车位的投入就成了沉没成本,为了利用最大化和摊薄成本,人们会不自觉地把私家车优先作为第一选择。而这种私家车第一的选择和车子销售价格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决策机构要作的实际上是把买车的欲望淡化,而不是相反。鼓励消费,不是只有鼓励买车这一条路,而最好是把买车的消费转化为文旅消费,只有这样,才能让出行的社会总成本合理化和效率明显提升。
鼓励公交出行并落实公交优先,决策的可选项主要是提高私家车出行的边际成本,同时,必须同步或提前推进公共交通出行的投入方案,持续加大公交车辆和公交人员的投入。人们为什么会在当前拥堵的情况下,继续选择私家车出行,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公交缺位,乘坐公共交通的成本,主要是(等待、运行、中转、接驳)时间成本,实在太高了,作为它的机会成本,私家车出行相对价值更低更划算。二是私家车的边际成本偏低,当它的时间成本、泊车成本、事故成本、被执法成本等风险成本会更高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就会增加。
同样,对于道路养护和标识标线更改等来说,也存在着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博弈。白天的道路养护,对于养护公司来说,肯定劳动生产率更高安全度更好,但对于社会成本角度来看,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成本的大幅提升。完全可以通过适当提高项目支出,提高夜班待遇,利用后半夜道路资源闲置时段,实现社会总成本的下调。标识标线的随意更改问题,说明我们的管理部门内容考核制度缺乏缺失,轻率不用承担责任,任性不用受到追究,用交通出行的社会总成本提升为这种落后的管理能力来买单。
对应到具体应用中,如学生接送问题,三个方面举措可以有效解决出行成本过高的社会问题。首先落实交警执法,不允许学校和家长在路面上划地管制非法管理,在交警划定区域外不允许非法占道,违停必罚必拍。其次推动公共交通车辆特定时点校车化,并在校区附近马路上落实公交专用线,幼龄学生的家长分散到各小区的下车站点接送。第三除特定中学外,其他学校原则上不允许择校,一律按学区就近入学。
与欧美等国不同,我们的人口密度高,社区集聚度高,公共交通的可行性明显更高。但在当前的社会资源分配上,私人交通占比过高,公共交通的投入和运行效率亟待提升等问题相当突出,造成环境压力大,社会资源利用率低。
是时候对交通政策进行深度调研并适当地调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