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各地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3-03-24 11:23:46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多地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


(资料图)

良法促善治 发展添活力(基层治理新实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促进城乡基层治理和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增强法治观念”。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能够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日前,本报记者分赴多地,从一名“法律明白人”、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居民视角出发,报道基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法律明白人”的切身体验——

“用法律说话,有理有据,大家才会心服口服”

一大早,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龙潭街道北关社区居民欧大爷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把社区综治专干邓波达拉到一旁。“小邓,有个事,想请你帮忙。”

欧大爷家住北关社区龙泉小区。几天前,过道拐角处突然多出两扇废弃木门。木门斜靠着墙面,把原本只有1.5米宽的过道挡住了一半。“我每天都要接送两个孙子上下学,进进出出很不方便,劳烦你去做做工作。”欧大爷说。

听罢,邓波达一口答应下来。

邓波达在北关社区工作了11年,经常处理邻里纠纷。2019年被社区选为“法律明白人”后,邓波达参加了县司法局和社区举办的培训,重点学习了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自己也购买了一些法律书籍。每次需要调解邻里矛盾纠纷,他都会从法律中找依据。

为了便于居民理解,他特意找了几个由楼道堆物引发纠纷的相关案例。携带打印好的相关法条和案件资料,邓波达来到木门主人王大哥家。

“楼道既是人行通道,也是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多部法律都有明确规定,要保持消防通道畅通,任何人不得占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邓波达对照相关法律条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木门堆放在楼道,影响了其他邻居出行,还容易引发火灾,总归是不安全。如果没有别的用处,您尽早处理掉吧。”

“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看似很小,调解起来却不容易。用法律说话,有理有据,大家才会心服口服。”邓波达说。去年8月,50多岁的曾大姐搬来北关社区居住。家门前有一块“巴掌地”,向来勤快的她便圈养了30多只鸡鸭。居住于此的群众意见很大,找到邓波达求助。

邓波达翻阅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饲养家畜家禽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处理或者予以没收,并可处以罚款。

然而邓波达初次登门时,曾大姐却不以为然:“小邓,我勤快点,多搞几次卫生,不碍事。”“曾大姐,饲养鸡鸭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是不符合规定的。”邓波达此后每次上门,都会耐心地向她讲解法律知识以及相关规定,“如果家家户户都在街边养鸡鸭,县城会变成什么样子?”一来二去,曾大姐慢慢接受并予以整改。

北关社区共有3万多居民,像邓波达这样在司法局注册的“法律明白人”共有412人。按照邓波达的理解,“法律明白人”要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大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我们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让社区干部依法办事,让居民遇到问题有合理的反映渠道。”北关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平华介绍,去年,社区“法律明白人”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余件。今年1月,北关社区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近年来,桂阳县积极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重点在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居民小组长、退伍军人和“五老”人员中遴选“法律明白人”,并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县373个村(社区)的“法律明白人”普法服务队伍。目前,桂阳全县“法律明白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1.2万件,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约8000次,引导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00余件。

村干部的工作感受——

“推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处理问题时才更容易得到群众认可”

“村民干啥事都能想到法律、信任法律,各项工作推进就会很顺利。”前不久,在处理完村里的一起宅基地纠纷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老集镇前于庄村第一书记、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干部王斌颇有感慨。

在这起纠纷中,两家人宅基地一前一后,中间有条小路。去年10月,后面一家盖新房,运送建材的大车进不来,想把小路拓宽硬化。但前面一家不同意,认为道路拓宽会占了自家的宅基地,两家人相持不下。村干部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双方依法调解。

“调解的关键在于弄清楚两家宅基地的边界在哪里。”回忆起当时调解的经过,王斌告诉记者,“为了找到确切证据,我们走访了村干部、此前的生产队长和一些老村民。”

走访中,有一位老人清楚记得,前面那家人曾种了一棵树作为宅基地边界。如今,虽然树没有了,但树根应该还在。去年11月底,双方在村干部陪同下挖出树根,找到关键证据,矛盾化解有了抓手。此后,在村干部、“五老”的调解下,双方很快达成和解——道路可以拓宽做简易硬化,但新房盖好后,要把道路恢复原样。

王斌说:“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村干部们不断推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处理问题时才更容易得到群众认可,促进邻里和谐相处。”

前于庄村的变化始于2017年。那年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定点帮扶前于庄村,驻村干部持续发挥法治教育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村工作。2021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健全村民理事会章程、厘清村民委员会工作职责、完善村民小组制度等村务工作机制,不断规范村务处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前于庄村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不断深化“阳光村务”,提高村民参与程度。

与此同时,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每年都会挑选一批具有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优秀教师,到前于庄村开展法律援助、法治宣讲等活动,提高村民法治意识。据介绍,前于庄村2021年4月获评“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23年1月又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前于庄村每年有三四十起矛盾纠纷,但在法治框架下大都能妥善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王斌说。

居民的主动参与——

“工作阳光透明,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社区更像一个大家庭了”

炉子上,水壶呼呼冒着热气。

56岁的陈达勇抓起两撮茶叶放进保温杯,倒入热水,盖上杯盖,带上笔记本,赶往居委会。每次开会,他总会提前到场。

这是第一季度的“警民议事会”,主题是打击毒品犯罪,由片区民警向居民代表讲解宣传。现场40多人全神贯注,互动环节氛围活跃。看到这一幕,陈达勇很欣慰,因为“警民议事会”机制的产生有他一份功劳。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云城街道的白金社区,有4232户9688人。2015年,陈达勇住进来时还是另一番景象。

“我家住4楼,靠近卧室阳台的地方有个十几平方米的平台,之前总有衣服、玩具等掉落到平台上。”陈达勇说,高空抛物时有发生,可整栋楼有32层,逐户查找非常困难。

入户发放宣传册、楼栋口张贴宣传标语……一系列举措下来,高空抛物现象有所减少,但陈达勇仍不放心。联想到社区多次发生电瓶车电池被盗事件,他继续向社区居委会提建议,让住户主动参与进来,把“社区事”变成“家家事”。居委会讨论后很快制定方案,定期组织业主代表、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有时请法官来上课,有时通过多媒体集中学习。”有着30多年党龄的陈达勇每次都主动报名,不少居民也觉得这种学习既新鲜又实用。

做好基层法治工作,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是关键。在陈达勇的提议下,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警民议事会”“居民议事会”。前者由居委会、片区民警及居民代表召集,开展普法宣传,征集问题建议;后者针对社区治理征集意见,由居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和落实。

为推动社区工作规范化,白金社区还制定居民公约,推动人人参与、彼此监督。从座椅靠背到路灯灯杆,再到周边道路,总能看到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陈达勇告诉记者,“现在社区居民的法治观念越来越强了。”

如今,社区居委会还按照居民要求,将所有款项及收支明细逐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工作阳光透明,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社区更像一个大家庭了。”陈达勇说。

记者 王云娜 徐 靖 苏 滨

责任编辑:谭江华

关键词:

«上一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栾川县2023年度第三批乡镇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的批复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