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意失荆州”,是指关羽全力进攻曹操的国境,对后方疏于防范,被孙权、吕蒙偷袭成功,从而丧失了荆州。
关羽在建安十九年(214)接受刘备的任命,“董督荆州事”,相当于担任荆州都督,全州的军政要务都由关羽来掌握。关羽在任期间,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关羽主持了荆州首府江陵城的重修工程,将旧城的面积向南延伸了一倍,并在新旧城区之间增筑城墙以加强防务,他和数万将士的家属都住在坚固的江陵城内。关羽统领荆州以来战功卓著,威震华夏。
(相关资料图)
关羽画像
此前刘备和诸葛亮先后各率荆州数万军队进入四川,使当地的兵力明显削弱。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关羽扩军备战,打造了一支强悍的精兵,不仅把对魏作战的防线向前推进了数百里,逼近襄阳城下,而且控制了汉水航道,迫使曹操的荆州主将曹仁将治所撤退到汉水北岸的樊城。关羽还一举消灭了于禁的精锐“七军”,说明关羽在训练和指挥作战方面卓有成效,可以说是建立了赫赫殊勋。
但是作为荆州的最高长官,关羽的行政管理能力相当欠缺。《三国志·张飞传》说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就是对军队的将士非常体恤和优待,而对当地的士绅相当傲慢。这些士大夫有不少出任了本地的郡县官吏,和他们的关系处理不好,对关羽控制荆州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后来吕蒙偷袭荆州,这些人差不多都迅速投靠了孙权,没有谁继续拥护蜀汉。如孟达《辞先主表》所言:“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
孙权画像
关羽手下两个最重要的官员,即驻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驻守公安的将军傅士仁,都和他关系很紧张,一向怨恨关羽对他们的蔑视,又因为粮草军需未能及时供应前线而引起关羽的愤怒,扬言回去以后要加以严惩,致使二人惶恐不安,在吕蒙袭击荆州时放弃抵抗,献出公安、江陵两座坚固的城池,断绝了关羽的归路,数万将士的家属成为俘虏,局面遂不可收拾。
另外,关羽不懂得外交策略,对待吴国一贯态度强横,因而刺激和助长了孙权的敌意。例如,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这件事虽然暗含着控制他的亲属做人质之用意,但是如果不同意可以婉言谢绝,保全对方的体面,而关羽却不顾外交礼节,当场严词拒绝,并且“骂辱其使,不许婚”,惹得孙权大怒。由于他在襄樊前线长期作战,又俘虏了于禁的三万士兵,致使粮饷缺乏。关羽竟派人在湘关(湘水之滨的关卡)抢夺吴国的粮米,致使吴蜀两国的矛盾发生激化。孙权听取汇报之后,当即命令发兵袭击荆州。
在军事方面,关羽的警惕性不高,看不起驻守边境的吴将陆逊,认为他只是个书生,轻易地被吕蒙的装病和陆逊来信中的卑辞美言欺骗,将沿江防备的军队撤走,调往对魏作战前线,使吴军的偷袭顺利成功。关羽水淹七军获胜后,曹操抽调了邻近各州的兵马前来支援,局面变为敌强我弱,关羽却不能审时度势,及时收兵,甚至在看到曹操接受董昭之计,发过来孙权求降、企图偷袭荆州的书信之后,仍然犹豫不决,不肯撤退,以致贻误了军机。结果被徐晃打败,回师荆州则后方已经陷落,陷于进退两难、无路可走的境地。
94版《三国演义》剧照
综上所述,关羽在行政管理、外交、军事方面都犯有错误,荆州兵不血刃地落入敌手,属于他严重的失职。作为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身有守土之责,别无旁贷,确实辜负了刘备给他的这份重任。
不过,关羽只是一介武夫,领兵上阵厮杀是其所长,而运筹帷幄、处置政务和外交联络都是他的短处,因此并不具备总管荆州军政要务的才干和能力,派遣他“董督荆州事”可以说是刘备的用人不当,最终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庞统死后,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助战,关羽留守荆州,这项安排引起了后代史家的非议,很多人认为这是战略上的重大失策。因为刘璋实在算不上强劲的对手,刘备却把荆州的大部分文武精英调往成都,只留下有勇无谋的关羽,身边都没有一位可靠又能干的帮手,显然关羽是难以挑起这副重担的。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批评道:“关羽,是个可用的将才,没有使用关羽的长处而致使他败亡的原因,是刘备对他的骄宠和偏爱,这不是管理部将的正确方法。”王夫之认为,正确的安排应当是调关羽入川,让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留守荆州对付曹操。而夺取四川的任务,刘备自己就能解决,用不着调诸葛亮过来帮助。
三全本《读通鉴论》
当时吴国与蜀汉的关系是若即若离,荆州又处于两国交界之处,所以主管该地的军政长官必须要小心谨慎,以联吴为要务,尽量不要反目为仇。诸葛亮是孙刘同盟的创立者,素以外交见长,为人既精细审慎,又能注重大局,有战略眼光,实际上没有比他出镇荆州更为合适的人选了。但是刘备没有看清这个问题,又疑心过重。王夫之说刘备之所以让关羽留守的缘故,是“以羽之可信而有勇”,即关羽勇武善战,且跟随刘备多年,政治上更受信任。如刘晔所言:“且关羽与(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关羽对孙吴态度较为强硬,与刘备的主张一致。诸葛亮则主张对吴交好,其兄诸葛瑾又在东吴任职,因此刘备担心诸葛亮态度软弱,会对孙权让步过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
94版《三国演义》剧照
如王夫之所说:“疑武侯之交固于吴,而不足以快己之志也。”如果说当初刘备入川时让诸葛亮镇守荆州因为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诸多心腹辅佐并制约,还可以放心的话,那么现在要抽调几位武将入川,若继续让诸葛亮主政荆州,则顾忌他的权力过大而无法有效地控制,在对吴交往中可能会使蜀汉的利益受损,甚至怀疑他有投奔东吴、与其兄长诸葛瑾共事孙权的可能。王夫之认为刘备此举是个败笔,反映出他对诸葛亮远不如对关羽的信任,甚至比不上孙权对待诸葛瑾。“先主之信武侯也,不如其信羽,明矣。”又说刘备,“其信(诸葛)公也,不如信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子瑜也。疑公交吴之深,而并疑其与子瑜之合。”
刘备这一人事部署的负面影响很快就显现出来,诸葛亮离开后,蜀、吴在荆州的敌视与冲突迅速增多,幸亏还有鲁肃的周旋调解。《三国志·鲁肃传》曰:“及(关)羽与(鲁)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但很快又爆发了双方对江南三郡的争夺,蜀汉在外交与军事上都遭到失败,结果以刘备的被迫割地告终。正如今人冯文广所言:“(诸葛)亮镇荆州两年,荆州战场无大事,亮一入川,吕蒙就袭(取)了三郡。”
另一方面,刘备给关羽搭配的各郡太守、守将也多是不称职的。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派吕蒙进攻荆州南三郡(长沙、桂阳、零陵),长沙太守廖立弃郡逃走,桂阳太守与零陵太守郝普也献城降吴,刘备和关羽的援兵尚未赶到,南三郡就已经丢失了。此后刘备仍未吸取教训,他任命驻守江陵和公安的糜芳、傅士仁在政治上极不可靠,到任以后就心怀不轨,私下与孙权书信来往,早有叛逃的准备,大敌来临后随即开城投降。
地处三峡东段的宜都郡(首府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原来是由襄阳名士向朗镇守,刘备占领成都后把他调入四川。《三国志·向朗传》曰:“先主定江南,使(向)朗督秭归、夷道、巫、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接替他的是原来的蜀将孟达,也算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但不久又被命令北攻房陵(今湖北房县),编入刘封的属下。继任的樊友胆怯无能,当年孙权袭取荆州,派陆逊进攻夷陵,樊友未经抵抗就逃回四川,把这个峡口重镇白白送给了吴国。《三国志·陆逊传》曰:“(刘)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而且断绝了关羽兵败入川的归途。
《三国志》(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蜀汉在荆州的惨重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刘备的用人不当,他任命的许多城郡和要镇的长官都是庸碌无耻之徒,既没有能力守住该地,又缺乏报国的忠心,所以吴军一到就纷纷出降或逃走。给关羽手下安排了这样一批卑劣小人,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别想守住荆州。
再者,刘备对于主攻方向的选择与军队主力的投放安排也有不小的失误,对关羽在荆州的败亡具有重要影响。
蜀国大臣廖立曾批评刘备占领成都后的一系列举措失当:“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说刘备攻取四川后没有及时北伐汉中,却带兵东下,和孙权争夺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使曹操乘虚击败张鲁,夺得汉中,并进军三巴(巴郡、巴东、巴西),致使蜀中惊恐震撼;而南三郡也被孙权占领,白白浪费大量人力粮饷空跑了一趟。后来虽然经过苦战夺取了汉中和东三郡(房陵、上庸、西城),却又把军队主力撤回成都,让关羽在东线孤军北伐,结果后方被孙权偷袭,关羽兵败身死,丢失了荆州。刘封也由于兵力薄弱,无法抵御魏国的进攻,使上庸等郡又落入敌手。卢弼《三国志集解》对廖立的话注释说:“此虽忿言,然当日情势实如此。”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宋杰 著
荆州位于魏、吴两面夹攻的形势之下,关羽能够保境平安已属不易,刘备还命令他进攻襄樊,自己却没有给予任何策应与支援,难怪关羽出征前做了噩梦,被猪咬了脚,认为自己凶多吉少。《蜀记》载:“(关羽)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
诸葛亮《隆中对》中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这是要等到中原发生严重内乱,蜀汉再出动两路兵马东西夹攻,才有可能打败曹魏。可是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刘备却命令关羽孤军北征,最终形成了关羽这支偏师独自抗衡曹操、孙权两大强敌的被动局面。
因此可以说,刘备作为蜀汉的最高决策者,对于荆州主将及下属各郡、要镇长官的任命安排很不适当,让关羽出征襄樊的时机与配合也不理想,这是造成荆州陷落的根本原因。如果他部署得当,本来是有可能避免出现上述局面的。
(本文原载《三国人物风云录》)
《三国人物风云录》
新书分享会
时间:2023年3月5日(周日) 14:00开始
嘉宾:宋杰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伯鸿书店
报名方式:添加“孔壮壮帮你选书”企业微信,获取报名链接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辈出,
各种故事与传奇,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宋杰新作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三国人物群像
《三国人物风云录》
宋杰 著
978-7-101-15922-6
68.00元
内容简介
《三国人物风云录》分为“曹魏雄风”“魏晋风云”“蜀汉英烈”“东吴豪俊”“用兵之道”“外交谍影”“乱世庸才”和“巾帼贤淑”八个专题,收录文章101篇,记录和点评了汉末三国不大为人知晓的珍闻轶事,与《三国演义》传统叙事有所不同的真实史迹,并从特殊的角度揭示了曹操、曹丕、司马懿父子、刘备、诸葛亮、孙权等诸多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平经历,以及当时战争、文化、制度的某些重要方面,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三国的历史事迹。
作者简介
宋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及历史军事地理,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出版专著《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先秦战略地理研究》《两魏周齐战争中的河东》《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等,其中《汉代监狱制度研究》入选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目 录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